24小时服务热线:
0760-22501009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华体会官网:“敲钟”满月奇瑞蜕变

来源:华体会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9 14:49:10
华体会官网客服:

  9月25日,奇瑞汽车正式登录港股,以每股30.75港元定价,募资总额约为91.45亿港元,成为2025年港股顶级规模的车企IPO。从“小草房”到港交所,奇瑞终于迈出了或许早就该迈出的这一步。

  而一个月时间过去了,究竟在奇瑞的身上,发生了哪些改变?笔者梳理了这一个月来,奇瑞的一系列“大动作”,想从这些“动作”里,找出奇瑞身上的“不一样”来。

  在笔者看来,这一个月时间里,有两件关于奇瑞的大事,特别能够诠释,“敲钟”后的奇瑞,与之前相比究竟有何不同。其一是奇瑞举办的全世界创新大会;其二则是横渡长江的捷途纵横G700正式上市。

  不久前,尹同跃于2025奇瑞全世界创新大会上,第三次在公开场合喊出了“不客气”。我们姑且将其简称为“不客气3.0”,与前两版的“不客气”相比,这一次我们得知了明显的“气质”改变。

  客观来说,当尹同跃第一次喊出“奇瑞新能源不客气”时,彼时的奇瑞,正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。在当时,奇瑞在新能源领域里,只能算是一个“挑战者”,不客气的宣言,多少带着些为己正名的意味;

  而第二次喊出“奇瑞智能化不客气”时,情况已然发生了些许变化。彼时的奇瑞,已经在新能源领域里完全站稳了脚跟,用实际行动,兑现了尹同跃的第一次不客气。

  也正因如此,尹同跃才会在喊出第二次不客气的同时,还明确了“必须进入行业头部”之清晰目标。相较于第一次,明显底气更足了。

  而在此次2025奇瑞全世界创新大会上,不客气3.0版直接从前两次的聚焦特定技术领域,升维至全球化创新体系之系统能力构建,“今年,我们要响亮地喊出: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,也要‘不客气了’!”

  注意这个“也”字,这既表明了前两次的宣言,奇瑞不只是喊口号,而是有能力推进落地,事实上也的确做到了。这个也,多少有些“小骄傲”和“小确幸”。

  与此同时,更彰显了一个IPO后奇瑞,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格局视野,都已然发生了改变。而这,才是一家上市车企,应该具有的气质。

  事实上,从入局新能源到渗透智能化,再到全球化创新体系的系统构建,事实上这三次不客气,最大的依仗都是奇瑞的技术积累和成果落地。

  当奇瑞喊出新能源不客气后,我们正真看到其加快了电动化平台的研发和迭代,推出了多款纯电和混动车型。实际的市场表现最能说明问题,随着奇瑞旗下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明显提升,目前已经是奇瑞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。

  不仅如此,得益于奇瑞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挥自己的技术特色,尤其是在电池安全和能效管理方面,表现得最为突出,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。

  当奇瑞喊出智能化不客气时,其在智能座舱、辅助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加速布局,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软件定义汽车能力,推动着奇瑞的车辆从硬件定义向软件定义的转型。

  而全球化创新体系,更加离不开技术支撑和托底。还记得在大会当天,奇瑞一股脑地搬出了“技术家底”,尹同跃将其形容为琳琅满目的技术货架。

  包括48%热效率的鲲鹏天擎发动机、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、飞鱼底盘EMB、凌霄飞行平台;辅助驾驶领域的猎鹰智驾大模型,以及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“犀牛电池”等等等等。而这琳琅满目的技术货架,正是奇瑞“不客气3.0版”的兑现依仗。

  或许IPO后的奇瑞,气质真的变了,但在它身上,仍保留着那个最珍贵的东西,即奇瑞始终不变的技术初心。

  过去,奇瑞在业界一直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“技术理工男”。埋头造车固然值得尊敬,但从当下的真实的情况来看,在某些方面却需要“抬起头来”。

  因为只有真正看见市场,看见消费者真实所需,才能让自己的产品真正走到消费者中去。

  技术,其实是最难传递给消费者的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,可能确实看不懂你的热效率,亦或膨胀比。也并不那么关心你在某某部件用了多大比例的XX强度钢。

  例如安全方面,他们更多的是看这车在实际用车过程中,是不是真的让他们彻底放心开、安心用。

  而此次捷途纵横G700的横渡长江创举,就彻底打破了奇瑞以往“相对传统”的市场营销思维。看似“出圈式”的营销,同样也丝毫不影响奇瑞讲自己的技术故事,相反这样的创新,或许更能直击消费者内心。

  看似只是一场“噱头大于实际”的营销案例,背后的好处着实不少。因为人们会好奇,为何捷途纵横G700会有如此高的防水性?那么此时奇瑞的IP68级防水技术、双动力双冗余备份技术等等平时看着过于“枯燥”的技术知识点,就能在恰当的时机传递给消费者。

  不难看出,在新能源车日趋同质化的当下,奇瑞通过挖掘用户的极端使用场景,不仅开辟了新的产品差异化路径,也找到了更加能够凸显技术实力的叙事模式。

  这样的改变,真实发生在了一家IPO车企的身上,其本身的意义并仅限于一次出圈式的营销,而是说明奇瑞已经学会了,同样是技术落地,如何用创新和巧思,进一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。

  不可否认,奇瑞的海外市场拓展成绩斐然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奇瑞累计出口936428辆,同比增长12.9%。截至9月底,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户超过1772万,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  此时的“新奇瑞”,需要的是通过资本国际化倒逼企业管理、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全面升级,进而带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实现从“产品出海”到“品牌出海”,从“卖车”到“卖标准”的质变。

  而为了让这份责任能够真正履行到位,奇瑞改变了以往的出海模式。其中,从单纯的产品贸易向深度本地化转型,就是最明显的改变。

  据悉,奇瑞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陆续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,以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,满足当地监督管理要求,强化本地化开发能力,从而打造更贴合当地客户的真实需求、具备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。没错,这很奇瑞。就连国际化也同样从市场层面延伸到了技术层面。

  一个月的时间很短,短到甚至无法走完一款新车从面世到预售再到上市的全流程;一个月时间也很长,长到我们大家可以见证一家车企实现从气质,到叙事方式,甚至是出口模式的全方位蜕变。

  “敲钟”满月,奇瑞蜕变。变的,既有我们看得到的东西,同时也有许多,只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才会显现出来的东西。而这样的蜕变,或许早就已经到了那个时间节点,敲钟上市不过是给这场蜕变,带来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注解和标记。

2019 © 华体会官网 版权所有

让客服与您联系

留下你的联系方式,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